浙江外国国语学院人事处
联系我们 学校首页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才引进篇 > 正文

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意见

作者:  发布时间: 2021-05-31  点击:


 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、提高人才工作水平,特提出以下意见。

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委员会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》与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,服务学校战略发展需要,聚焦人才竞争力,坚持问题导向,落实巡视整改,着力破解体制机制藩篱,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主导、学院主体、部门协同、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体系,开拓人才工作新局面。

一、坚持党管人才,完善人才工作体系

1.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系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最宝贵资源的理念,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意识。完善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定位与工作机制,针对人才工作中的问题,开好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、党委人才专题研讨会议等,充分发挥党委对人才工作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作用。建立人才人事工作例会制度,畅通校院两级人才人事工作信息,加强对各二级学院人才人事工作的指导,进一步提升各二级学院、部门的引才育才意识与服务意识。

2.实施二级学院人才工作述职制度。进一步落实“实院强系”,梳理校院两级人才工作责任清单。将人才工作作为二级学院党建重要内容,建立二级学院党总支抓人才工作述职制度。完善学校人才工作考核制度,围绕人才工作战略导向细化各项指标,对于引进急需、高层次人才的和对于高层次人才流失的进行加权考核,综合衡量人才工作绩效。将服务人才职责纳入职能部门考核内容。

3.健全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。党委主要领导带头、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分工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,加强与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沟通、感情交流。建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、二级学院负责人联系人才制度。鼓励采取日常联络、定期走访、开展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联系,每学期至少走访人才1次。不定期组织校领导与人才座谈等、慰问等,完善与人才面对面沟通交流机制。

4.建立人才建言献策机制。学校各级单位应进一步树立人才意识,尊重人才、相信人才、依靠人才,充分认识到人才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。注意采取多种形式聆听、征求人才意见,畅通人才建言献策通道,把人才咨询作为学校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、依法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。注重把人才吸引到党组织队伍中来,注重从优秀人才中推荐党代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人选,浓厚人才爱校治校氛围。

5.改进师德涵育模式。加强对人才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,组织开展“四史”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。举办教职工入职典礼,组织校领导、专家学者开设入职指导讲座。组织人才国情、省情、校情的考察调研与学习。加强对优秀人才、突出事迹的宣传报道,使人才先进事迹真正感染影响师生,发挥优秀人才师德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。建立教师从教行为负面清单制度,完善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。

二、坚持战略导向,提升人才引育水平

6.谋划人才战略。围绕学校战略发展与重点领域,以系统思维、系统方法,科学谋划“十四五”人才队伍建设规划。精准对接重点领域,做好各领域高端人才岗位设置方案。实施“5211人才工程”和“垒尖峰”“筑高原”“强青蓝”行动,出台一系列人才计划与举措,着力引育高端学科领军人才、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,优化人才梯队,系统打造“金字塔型”的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,有效支撑学校事业发展。

7.拓宽引才视野。按照人才战略规划,绘制“引才地图”,完善荐才、识才的渠道和机制,提高引才准度与实效。“西溪学者”“资深教授”“全职特聘”等人才政策为抓手,加大学科领军人才的物色与引进。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(“海鸥计划2.0”),通过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、邀请海外学者来校讲座等形式,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。对于特殊、高端、急需人才,供给灵活多样的引才政策,破解高端人才引进难的问题。探索建立“高端人才工作室”,通过构建人才“旋转门”机制等举措,促进政府机关、科研院所、高端智库人才的引进,集聚和壮大特色高端人才队伍。

8.加大培育力度。制订实施“博士化”计划,帮助青年人才做好学术成长规划,引导他们提升学历,找寻符合学校重点发展领域的研究方向。完善人才海外访学进修计划(“鲲鹏计划”2.0)。探索“领军人才+”团队建设模式,在重点领域及其发展方向上培育形成一批教学、科研团队。出台有利于跨学科发展的机制,鼓励人才交叉融合发展,引导人才进领域、进学科、进团队,实现人才从散兵游勇向“团队组合”转变。制订实施“卓越名师”计划,有针对性地引育学科梯队人才和团队核心人才。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,聘请“名家”“大师”结对指导,加快青年人才的成长。

三、坚持服务人才,优化人才生态环境

9.激发人才内生动力。落实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,发挥职务评聘在教学、科研、育人等方面的导向作用。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,探索第三方人才评价模式,构建以用为本、以能力为核心、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。完善师德考评制度,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。规范和完善岗位管理,建立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岗位聘任制度,健全预聘、周期聘、长聘的岗位聘任体系。盘活存量人力资源,有针对性地引导各类人才向学校战略重点领域转型与汇聚,充分挖掘人才潜力。完善考核机制,修订考核办法,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、科研和育人工作中。完善激励机制,修订绩效分配办法,绩效工资要向突出贡献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倾斜。

10.构建人才服务协同机制。构建由校领导领衔,人才办牵头,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各司其职、共同配合的人才服务协同机制,积极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提高职能部门统筹协调、宏观指导的能力,不断优化行政管理流程,减少人才在行政事务上的时间精力付出。加快建设智慧校园,大力推进校园“一张卡”“一件事”等信息化、数据化办事平台。整合资源,协力建设舒适温馨、宜学习研究、宜学术探讨的“人才之家”。

 

20214月11